摘要:中国贵金属纪念币作为我国法定货币由人民银行发行,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行。
假冒贵金属纪念币销售渠道一般有以下几个:
一,无固定销售场所,采取游击战术。制售假贵金属纪念币者大多是在各大图书馆、书店、报社、纪念馆(展览馆)、邮局、宾馆、社区民宅以及一些临时设置的销售网点,销售现场也比较简单,且提供的订购专线多是移动电话。
二,通过固定电话(绝大部分为北京号码,非400,800电话),以金币总公司某部门名义或中国收藏者协会、中国邮币协会、中国钱币总公司等不存在的机构名义向客户积极推销产品,交易多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,具有较高的欺骗性。
三,通过电视媒体(基本为地方电视台,且多在晚上黄金时段),利用电视购物栏目推销假币和假冒产品。
四,通过互联网、开设网上店铺的形式直接销售假冒贵金属纪念币。
五,假冒中国金币总公司人员或中国金币特许零售商推销假冒产品。
六,将假冒产品与邮票组合在一起销售,声称金币总公司与其他单位联合发行的产品,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网站、中国金币网及相关途径没有登录信息,以此欺骗消费者。
现在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一般都配有鉴定证书,鉴定证书由中国人民银行出具并附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签名手迹。
为进一步增强鉴定证书的防伪功能,中国金币总公司自2012版熊猫金银币开始,启用了具有更多防伪技术的新版鉴定证书。
新的鉴定证书具备以下防伪特征:
1、鉴定证书采用人民币(纸币)标准纸张制造,并采用了100g/?专用熊猫水印纸。
2、证书右侧防伪团花采用专用光变油墨,该油墨印制的图文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时,呈现出不同的颜色(红/金变色),是印钞行业专有的一线防伪技术,大众易识别。
3、采用无色荧光防伪油墨,进行多色彩虹印刷。无色荧光花纹在紫外光灯下显出绚丽的彩虹荧光隔色云纹,不仅增加了证书的印刷艺术效果,也增加了造假难度。
4、底纹设计采用专业线条设计技术,包括防伪团花、防伪底纹、缩微文字线等设计手段。底纹设计配合有色团花和底纹彩虹印刷,并加入多色无色荧光花纹,不仅具有多层次、复杂、渐变的视觉表现力,更是多种专业设计防伪元素的综合应用,其防复制性较高。
5、采用专用号码机印制。具有专用的号码字体防伪。
纪念币工艺辨识
一,喷砂效果
真币:我国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大多采用特定规格的喷砂工艺处理,可细分为喷砂、渐变喷砂、多层次喷砂、反喷砂、装饰性网格喷砂等多种效果,呈现一种均匀、细腻、亚光的效果。
假币:市场上假冒的贵金属纪念币喷砂工艺粗糙,大多只有一种层次,不能给人以细腻的感觉。
二,浮雕造型
真币:贵金属纪念币采用了严格的浮雕设计和制作过程,所有规格贵金属纪念币正背面浮雕均起位清晰,文字比划挺括。
假币:假冒贵金属纪念币常常会损失浮雕,特别是在靠近清边的部分,文字笔划粗糙,表面不平整。
三,彩印效果
真币:真品彩色贵金属纪念币色彩饱满,油墨分布均匀,与底面浮雕对位准确,不偏印、不露印,色彩冲击力强。
假币:假冒的彩色贵金属纪念币油墨分布不均,易出现偏色、露白等现象。
四,材质与重量
真币: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(金币、银币)》(金币JR/T0004-2000、银币JR/T0005-2000),多采用纯金、纯银材质,重量公差、尺寸公差控制严格。
假币:假冒的贵金属纪念币大多采用铜镀金、低成色银等材料制作,制作成本较低,以较低价格销售,蒙骗消费者。
五,专用防伪工艺
真币:针对具体的贵金属纪念币项目,我们应用了专门的防伪工艺,包括隐形雕刻、激光幻彩、变色油墨、斜丝齿、全齿间隔半齿等,呈现出独特的效果。
假币:假冒的贵金属纪念币不具备类似的防伪工艺或防伪图案不清晰,消费者可对照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公告进行识别。
媒体宣传辨识
贵金属纪念币正规宣传一般有以下内容:
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中明确告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,纪念币共几枚,其中金币几枚,银币几枚,同时告知纪念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,公告对纪念币正背面图案内容有明确表述,同时告知纪念币的规格和最大发行量及铸造单位,并特别提示由中国金币总公司经销。
贵金属纪念币虚假宣传主要表现如下:
1,假借国家权威机构(如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)的名义进行宣传。例如:在报纸、网络、电视等主流媒体以国家精心铸造、国家破格发行、国家有关部门批准、国家权威部门批准、人民银行破格发行、限量发行、绝版难求、有极大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、抢购、火爆等夸张词语吸引和误导消费者。中国贵金属纪念币作为我国法定货币由人民银行发行,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行。
2,采用中国题材附贸易美元面额的手法混淆币和章的概念,误导消费者将章当作币购买。例如:一些公司在媒体上整版的将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梅兰芳、齐白石、国家航天员等为题材的纪念章当作纪念币进行宣传。
3,通过邀请假领导、伪专家等方式进行宣传。据调查,一些媒体上经常出现冒充的钱币专家、人民银行领导、中国金币总公司领导推荐不法商家产品,欺骗和误导消费者,诱骗消费者上当。